您好,欢迎来到鄂前旗数字乡村平台!  

敖勒召其镇:党建“火车头”引领脱贫攻坚走上“快车道”

  • 发布时间:
  • 2020-05-13 10:08:53
  •       
  • 来源:
  • 本站原创
  •       
  • 责任编辑:
  • 本站编辑
  •     
  • 字体:
  • A+   
  • A-   
分享:
【关闭】

 清晨,红霞托出了金灿灿的太阳。田野里,全自动大棚顶端的棉被慢慢卷起,阳光透过塑料膜,在生长正盛的秧苗上洒下片片金黄。  在鄂前旗敖勒召其镇大地,目光所及,田间地头已是一派忙碌景象,遍地花开的产业陆续展露风采。今年来,敖勒召其镇坚持党建引领,全面凝聚党建活力,把党建资源转化为脱贫资源、把党建优势转化为脱贫优势,实现党建和特色产业的深度融合,奏响“小康路上不落一人”的主旋律,奋力攻坚高质量脱贫,迎接今年的最终大考。移民区成为聚宝盆  一栋栋白墙的房子,每个小院里随风摆舞的果树,一排排蓝顶的棚圈,嘶鸣的驴、嬉闹的兔子,还有满脸笑容坐在小广场凉亭下聊天的农牧民……让春天的雅什木都透出一种来自肌理深处的热闹。而这种热闹,是一种怀抱希望的喜悦。  一片搭着草棚子的地窖成为昊丰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聚宝盆”,颜色不一的兔子,或闭目静卧,或跳跃嬉戏。  今年,敖勒召其镇计划“借兔脱贫”,引导贫困户养兔,形成集聚效应,给每个贫困户“借”10只兔子,按2月一窝6-8只兔仔计算,在8个月后归还合作社基础种兔,有200余只兔仔归养殖户,每只50元的市场价,户均纯增收近10000余元。通过统一的技术指导、统一供种和保价收购的方式,解除贫困户的后顾之忧,带领贫困户脱贫致富。  春天的阳光透过棚顶照射进驴舍内,一头头体格健壮、毛色油亮的黑毛驴或安静地吃着草料,或悠闲散步。  “目前,搬迁区有25户农牧民在党支部的帮助下和我们签订了五年的养殖棚圈租赁合同,合作社主要通过棚圈入股和劳动入股的方式带动贫困户发家致富。”产业党支部负责人周子贤介绍。  再向西行,在一户户干净整洁的小院前,房前屋后桃果树“站立挺拔”,庭院经济俨然成为这里生态绿化和致富发展的新路子。经济林达产后,以每株平均收入180元计算,每户的30株经济林每年可增收5400元。  “热闹非凡”的扶贫产业,得益于镇党委始终坚持“抓党建、促脱贫”理念,积极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成立扶贫产业党支部,推动抓基层打基础与调结构促民生同向发力、同频共振,实现“党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党员聚在产业链上、群众富在产业链上”。“一地三金”拓宽致富路  马场井村的贫困户苏占诚已经在基地工作了一段时间,上个月拿到4500元的工资。每年农闲时,苏占诚都要外出打工,可今年受疫情影响,这份“固定收入”不知道该上哪里找,好在家门口有帮扶企业,能有一份好收入,他感到非常满足。  今年,鄂尔多斯宏野农牧业开发有限公司承包马场井村的5个温室大棚和112个塑料拱棚,除了给村里带来了5万元的村集体经济收入,还为像苏占诚一样的贫困户解决了就业问题。  近年来,敖勒召其镇探索推行易地扶贫搬迁后续产业发展“一地三金”增收模式,构建农企利益联结机制,有效开拓三条增收渠道。“拱棚”承包有“租金”,按照拱棚一处1000元,羊棚一处800元,以户均2人为标准,每人至少增收900元。基地就业有“薪金”,企业所有就业岗位优先安排贫困人口人均增收最少6000元,最多18000元。勤劳致富有“奖金”,签订劳动合同的农牧民,除去就业“薪金”外,根据劳动贡献率,企业给予一定奖励,去年对长期坚持下来的12位农牧民发放18000元奖励。  党支部搭台“唱戏”,企业进村入户,与嘎查村结对子、与贫困户接链子、为农牧民引路子,“党支部+企业+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社会化扶贫模式成效显著,致富路子越走越宽。构建起了“镇有龙头企业带动、村有特色产业支撑、户有合作机制联结”的多元主体参与、多方利益联结、多点合力攻坚的大扶贫格局。香菇产业打开致富伞  在洪山塘村香菇种植基地里,层层白色菌棒码放整齐,阵阵菌香沁人心脾。  为了有效解决转移农牧民和贫困人口增收问题,镇村两级以及包扶部门多方调研、考察,最终确定以集体经营先行先试的办法在洪山塘村打造食用菌种植示范基地,发展香菇种植产业。2019年初,在包扶部门鄂托克前旗自然资源局的积极参与下,基地建起了4栋养菌拱棚,购进香菇菌棒6万个,并配套建设冷库、烘干设备等,初步搭建起香菇种植基地的基础框架。  基地建设以来,探索推行“1143”发展模式,即充分发挥党支部这一基层组织引领示范作用,牵头打造一个基地,通过提供香菇种植技术服务、菌棒生产、菌种培育以及对接市场等多项服务带动企业、合作社、转移农牧民(贫困户)共同走食用菌产业发家致富路。  目前,洪山塘村党支部引领组建香菇种植合作社1家,成员涵盖党员、村民代表、转移农牧民、贫困户8人,引进香菇种植管理企业1家,建成养菌棚8座,菌棒生产厂房1处,带动就业210多人,生产菌棒15万棒,接收菌棒购买订单5万棒,净收入20余万元。如今,土地,不再是那片贫瘠的土地;生活,不再是孤独困苦的生活。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变成了脱贫致富的动力,移民搬离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贫瘠,在充满生机的大棚里种下希望的种子,贫困渐行渐远,幸福越来越近……供稿:敖勒召其镇 李鹏飞庭院经济香菇采摘香菇菌棒搬迁点塑料拱棚种植肉兔养殖黑毛驴养殖智能温室育苗大棚

上一篇
下一篇